“我這一生就做了兩件事:一個是愛國,一個是化學”
申泮文說:“我這一生就做了兩件事:一個是愛國,一個是化學。”
申泮文1916年9月生于廣東從化,20歲時考入南開大學化工系,1940年畢業(yè)留校任教,此后77年時間里,申泮文從未離開過自己所鐘愛的化學教育事業(yè)。
申泮文常常驕傲地說:“我是南開的‘土貨’!”不明就里的人或許會詫異,但了解一些南開大學歷史的人,都會從心底油然而生崇敬之情。1928年,在南開大學曾發(fā)生過一場全國矚目的教學改革大討論,最終確定:南開的發(fā)展方向應當“以中國歷史和中國社會為學術背景,以解決中國問題為教育目標”,摒棄“全盤照搬西方教育”的辦學模式,辦出一個“土貨化”的南開。
申泮文作為南開“土貨”,在我國化學教育與研究領域創(chuàng)下了多項第一:編寫出我國第一部中文化學教材,第一個引入美國科技出版物,研制出我國第一代鎳氫電池,第一個在化學教學中應用計算機技術,主持完成我國第一部多媒體化學教科書軟件、最早開展金屬氫化物化學研究……
1959年,申泮文響應國家號召,主動援建山西大學,擔任山西大學化學系副主任,在一片空白的基礎上建成了山西大學化學系。“文革”期間,他遭受迫害,但“為國家搞科研出成果”的決心愈加堅定。就在許多人無所事事的情況下,他卻主動尋找科研課題,為國家的經濟建設默默地努力。
當時,因工業(yè)生產不足,農業(yè)化肥短缺,國家提倡用腐殖酸代替化肥。申泮文敏銳地抓住這個機會,到山西各地考察腐殖酸資源的分布,繪制成《山西省風化煤腐殖酸資源的分布圖》,并研究出一整套腐殖酸的提取、檢測方法。那時,學習外語常被人看成是崇洋媚外的事情。申泮文則頂著壓力,公開支持學生學外語,組織師生翻譯“無機合成”叢書。他把翻譯工作分給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作為作業(yè)來完成。然后他再逐一批改訂正。
申泮文還想方設法通過關系到已關閉的圖書館查閱資料,將國外的先進科學成果介紹到國內。“文革”結束后,時任南開大學校長的楊石先院士到山西大學訪問,看到申泮文繪制的腐殖酸分布圖和他翻譯的“無機合成”著作,對他“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精神大為贊賞。在楊石先的幫助下,申泮文于1978年底,以62歲的高齡回到南開大學工作。
申泮文一直有個夢想,就是“讓中國的高等化學教育走在世界前列”。他說:“這個目標要靠幾代人去努力,所以培養(yǎng)人才是最重要的。”堅守三尺講臺,他直到90歲時還親自給本科生授課;為了編寫出“趕超國外最先進的教材”,他筆耕不輟,一生出版了總計70余卷冊3000余萬字的著作,堪稱中國最“高產”的化學家。
車云霞清晰地記得當年跟隨申泮文攻讀博士學位時,先生給她指定的“博士論文題目”——“你把化學元素周期表給我‘變’到電腦里去。”那是1997年,申泮文剛剛接觸計算機,鉆研多媒體編程技術,萌發(fā)了“研制出世界一流的現(xiàn)代化教學軟件”的念頭。于是他率領一批博士、碩士和本科生,運用計算機技術,對以往的教學手段進行改造。他們邊學習、邊討論、邊編程,編出的課件就在教學中試用。
經過3年艱苦努力,電子教科書《化學元素周期系》終于在2000年底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隨即獲得2001年國家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這套包含60多萬漢字、4000多幅圖片和1000多幅動畫的軟件,采用人機對話方式,以元素周期表為主菜單,將各種元素結構通過三維動畫進行生動的演示,顯示了豐富活潑的教學內容。
之后,申泮文又組建了分子科學計算中心,他的想法是要“打造一個教學與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創(chuàng)新平臺”,通過實驗、理論、計算這“三駕馬車”牽引化學學科的發(fā)展。那段時間,人們總能看到這位“白發(fā)先生”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在校園穿梭,而老人自詡的“上坡不下車,下坡不剎車”也成了南開人盡人皆知的“名言”。人們感嘆:這位耄耋老人哪來這么旺盛的精力?因為他們都知道,77歲那年,申泮文罹患癌癥,切掉了五分之四的胃。
2005年,申泮文以“我國執(zhí)教時間最長的化學教師”的評語,入選“中國10位最令人感動的教師”。那一年,他90歲。
曾親眼見證了祖國和母校的苦難歷史,愛國的情懷早已融于申泮文的血液之中。1936年,申泮文從南開中學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南開大學化工系就讀。日軍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后,南大校園毀于日軍野蠻轟炸,申泮文的求學生涯只得暫告中斷。深受國破、校毀、輟學之痛的申泮文,深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毅然投筆從戎,南下參軍。在接受緊急戰(zhàn)斗訓練后,奉命開赴上海淞江一線參加戰(zhàn)斗。淞滬淪陷后,申泮文隨“臨時大學湘黔滇旅行團”步行赴滇,進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他用兩年時間完成了三年的學業(yè),于1940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合大學化學系。抗戰(zhàn)勝利后,申泮文受命承擔清華、北大和南開三校復員返校的公物押運工作。歷經一年波折,跨越3500公里路途,他和同伴將300多噸公物運回平津,為西南聯(lián)大的歷史畫上最后一個句號。
每年新生入學,南開大學很多院系都會邀請申泮文開辦“鑄我南開魂”系列校史講座,他不論多忙都從不拒絕:“愛國主義教育是育人的根本,是我們教師最崇高的責任。”
這是一位精彩地走過了101個春秋的世紀老人。他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無一不顯現(xiàn)著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在老一輩知識分子身上的深厚積淀,他的一言一行,正是對“允公允能,日新月異”這一南開精神的完美詮釋。
(作者:陳建強)(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