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的現代化。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對于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著重要意義。為此,應通過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引領、加強公共文化事業(yè)建設、加強輿論引導,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助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
【關鍵詞】精神世界 精神富有 共同富裕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的現代化。”①物質文明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實基礎,精神文明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重要內容。我們要實現的共同富裕,是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的有機統(tǒng)一。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對于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著重要意義。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當人民擁有了富裕的物質生活基礎后,最終要通過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全體人民在精神上變得富有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
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的題中之義?,F代化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實現作為“類”存在的人的現代化。②自現代化進程開啟以來,是否有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是否讓人民群眾共享了發(fā)展成果、是否使人民群眾的生活得到了整體改善,直接關系到現代化道路的成敗,也體現了不同社會制度下的現代化道路的區(qū)別。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強調以人民為中心。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在物質生活上已經擁有了實現“人的現代化”的物質前提,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富有作為衡量社會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準、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越來越成為影響“人的現代化”的重要因素。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不僅可以為推進物質文明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思想指導,也可以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思想引領、文化滋養(yǎng)和智力支持。從精神層面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是實現社會主義“人的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分別從人的需求的不同層面闡明了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物質財富的富足為精神的富有提供堅實的基礎;高度發(fā)達的精神文明可以為物質生產提供精神動力。在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當整個社會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基本滿足時,人們開始對精神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精神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也變得越來越突出。只有建立起與社會發(fā)展相匹配的高度發(fā)達的精神文明,使全體人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水平都得到顯著提高,才能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優(yōu)勢。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有優(yōu)勢,不僅體現在中國僅用幾十年的工業(yè)化過程創(chuàng)造的豐碩物質成果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中國精神文明的高度發(fā)展,為世界貢獻了中國經驗、輸出了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造了新的文明形態(tài),為眾多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展現了現代化的新圖景。
豐富人民群眾精神世界是對西方“資本文明形態(tài)”的超越。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的,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以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奮斗目標,這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文明形態(tài)”是截然不同的。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形態(tài)中,資本占主導地位,無論是政治經濟生活、社會意識形態(tài),還是人的價值領域和私人生活領域,資本的力量都深深地滲透在其中并起著支配作用,形成特有的“資本文明形態(tài)”。以資本實力最強、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典型的美國為例,無論是其政治生活,還是其經濟生活各個領域,都普遍地“形成以壟斷資本為核心的各類權勢集團”的資本主導型“權勢主義政治制度”和權勢主義的社會生活方式③,這是西方現代化道路的真實寫照。西方現代化強調個人利益和享樂,西方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以給民眾發(fā)放“福利”作為緩解國內矛盾的手段和政黨博弈上臺執(zhí)政的利益砝碼。在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與物質生活豐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的精神空虛和思想墮落,以及社會生活層面低媚庸俗的現象無處不在。相反,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人民主體性的價值立場,以保證人民精神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價值目標。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終將“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和行動指南,始終將人民的滿意作為執(zhí)政績效的衡量標桿。
精神富有是衡量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維度
精神富有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應有之義。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進程中,當人民物質生活層面的需要得到滿足后,精神生活的需要滿足就會更加凸顯,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們的生活中無不滲透著關于尊嚴、體面、自由等層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碎片化、無序化、良莠不齊的文化供給也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社會需要更多優(yōu)質的精神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人民精神富有就是要提升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理解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實現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價值目標,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地位,調動人們?yōu)閷崿F美好生活需要而奮斗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升他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理想信念的認同,促使他們在遵守相應的道德秩序的前提下,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頭腦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并在這一過程中感受主人翁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從而為實現美好生活的需要而凝心聚力。
精神富有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奮斗目標的重要內容。人的全面發(fā)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出發(fā)點和目的地,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終極目標。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fā)揮著主力軍的作用,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要求。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始終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放在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文化利益、有利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事情上。在邁向中國式現代化偉大進程中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是歷史文化的積淀,對磨礪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鍛煉人的個性心理品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思維結構、價值觀念、道德理念和行為方式等。精神富有的現代化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人們改造世界、推動歷史進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對人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是促進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奮斗目標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重要體現。
精神富有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物質生活的富足和精神生活的富有,構成了共同富裕的雙重內涵,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要求。衡量一個民族的現代化水平,不僅要看其物質文明達到的程度,也要考慮其精神文明呈現的狀態(tài)。如果沒有精神文明的高度繁榮,現代化必然是如同“墻上蘆葦”和“山間竹筍”,沒有根基和靈魂。同樣,一個民族要復興,不能光有堅實的物質基礎,還需有堅強的精神力量做支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并駕齊驅、相互促進的結果。我們要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時代精神,集全民族之力,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我們要深入挖掘和闡明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增強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源泉,以實現精神富有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向前發(fā)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強大精神動力。
以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
第一,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引領全體人民不斷求索奮進的理想信念的重要基礎,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的精神力量,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精神文明建設,要鞏固好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發(fā)揮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民教育、媒體傳播等精神文明建設領域和文化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凝聚全體人民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共識。應緊密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借助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力和傳播力,鼓舞人的士氣、振奮人的精神,通過多樣的教育方式傳播豐富的教育內容,引導全體人民自覺抵制錯誤思潮,筑牢全體人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動力。同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和激勵人民實現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發(fā)揚、賡續(xù)和弘揚革命文化、借鑒和吸納世界先進文化,發(fā)揮學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共同富裕的方向團結奮進。
第二,加強公共文化事業(yè)建設。公共文化事業(yè)應堅持社會效益優(yōu)先,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tǒng)一的原則,為全體人民提供品質精益、服務優(yōu)良、品味高雅的文化產品,提升全體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同時,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格局,注重培育文化市場,為全體人民營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逐步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yōu)質更全面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一是大力推進文化產品的研制與轉換。在文化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既應重視文化產品傳遞正確價值觀的語義表達,還應注重使表達方式能更好適應網絡環(huán)境和人民大眾的接受心理。二是大力拓寬公共文化設施的覆蓋面。通過著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平臺與渠道建設,為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美和體驗高品位的文化精神生活提供更多的平臺,使全體人民能夠隨時、隨地接受優(yōu)良精神文化的熏陶。三是大力加強公共文化的數字化建設。通過網絡平臺讓人民群眾共享云端文化服務,籌辦“數字閱讀”“線上課堂”“云游文化展覽”等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讓人民群眾居家也能接受中華文化的熏陶、提升美學理念和審美意趣。
第三,加強輿論引導。共同富裕要實現“富口袋”與“富腦袋”的統(tǒng)一,除了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的生存需求和物質生活,還要提升人們的文明素養(yǎng)、涵養(yǎng)道德情操、弘揚時代新風、豐富精神生活,為推進共同富裕營造向善向上的良好輿論環(huán)境。一方面,應加強對不良社會思潮的批評和匡正,對社會上存在的錯誤思潮和低俗文化進行批駁。另一方面,加大對共同富裕思想的宣傳,加強人民群眾對共同富裕的思想認知。同時,各大媒體應做到新聞報道有深度、理論評論有高度、融媒宣傳有廣度,推出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充滿煙火氣的優(yōu)秀作品,更全面地滿足全體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樹立全體人民靠自己雙手努力、團結奮進的幸福奮斗觀,通過正確的輿論引導,為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貢獻出一定力量。
(作者分別為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注:本文系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重點項目“列寧反文化貧困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項目編號:CX20210987)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2頁。
②喬玉強:《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人的現代化新發(fā)展——基于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分析》,《社會主義研究》,2023年第1期。
③魯品越:《美式民主的權勢主義政治結構》,《光明日報》,2022年7月22日。
責編/韓拓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