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一些西方媒體利用自身輿論優(yōu)勢,對中國進行“污名化”“標簽化”,將疫情“政治化”,以各種方式抹黑、甩鍋中國。一些西方國家固守“冷戰(zhàn)”思維、奉行“雙重標準”,美國大選大打“中國牌”,國際輿論格局“西強我弱”等,是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重要因素。對此,我們應有效把握國際輿論傳播規(guī)律,切實提高應對突發(fā)事件輿情的應急意識,不斷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關鍵詞】西方媒體 抹黑中國 思想輿論 中國故事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合作,以實際行動展現了負責任大國形象,國際社會給予了積極評價。然而,在國際輿論中也存在各種雜音。對此,我們不僅要警惕各種雜音帶來的負面影響,敢于發(fā)聲,講好中國故事,還要探索重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期間負面輿論的傳播特點、形成原因及應對舉措。
一些西方媒體妄圖通過強大的議程設置能力把莫須有的“問題”和“罪責”都歸咎于中國
一些西方媒體企圖通過強大的議程設置能力,把其抗疫不力引發(fā)的民眾不滿和社會矛盾轉嫁到中國。一些西方國家將新聞置于西方思維和價值觀的評判之下,把中國對世界各國的援助污名化為“贖罪”;以官方“放料”—媒體加工—政客呼應為基本套路,企圖進行話語壟斷,從輿論上把中國栽贓為一切責任的最終承擔者,對中國展開輿論攻勢。
對中國進行“污名化”“標簽化”,將疫情“政治化”。通過控制輿論傳播“政治病毒”,進行“政治訛詐”。以百年前的“黃禍論”口吻,污蔑中國人傳播病毒,利用病毒妖魔化中國,炮制和傳播“陰謀論”,一再詆毀中國。一些美西方政客污蔑中國掩蓋真相導致病毒蔓延,認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國的一次“肇事逃逸”,把莫須有的“問題”和“罪責”都歸咎于中國。
多種甩鍋中國論調粉墨登場。自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西方媒體與政客先后炮制出“中國隱瞞論”“中國誤導論”“中國責任論”“中國賠償論”“劣品出口論”“口罩外交論”等多種論調,從新冠病毒起源、蔓延及防疫責任等多方面歪曲事實,尤其是一些美國媒體,進行甩鍋中國表演,妄圖抹黑、污蔑中國。
西方媒體對華攻擊源于幾個“老問題”
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冷戰(zhàn)思維”沒有變。西方國家對中國充滿偏見的意識形態(tài)思維依然存在,“中國威脅論”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有了新延續(xù)、新變種、新版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美國等西方國家視中國為戰(zhàn)略競爭對手,通過各種方式阻礙中國發(fā)展,這已成為超黨派共識。
西方國家在國際輿論上奉行“雙重標準”的做法沒有變。西方國家崇尚個體主義價值觀,否定人的社會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疫情防控。西方國家的“雙重標準”表現形式不一,但萬變不離其宗,即“盟友”與“非盟友”的二元對立,核心是“西方中心論”。西方國家的“雙重標準”使國際規(guī)則不斷遭到破壞。
美國大選打“中國牌”的策略沒有變。美國總統(tǒng)大選素有打“中國牌”的傳統(tǒng),“中國牌”成為兩黨參選人展現所謂“強大領導力”的選戰(zhàn)工具。美國共和黨為了贏得2020年大選,精心策劃選舉策略,把矛頭再次指向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給特朗普連任帶來不確定因素,將疫情政治化、重構符合自身政治需要的“抗疫敘事”、守住共和黨在2020年總統(tǒng)大選中的基本盤成為其主要選舉策略。把應對疫情不力的責任推給中國成為共和黨急迫的政治需求。
“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沒有變。近年來,中國在國際傳播方面采取了許多舉措,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西方國家媒體在國際輿論格局中的強勢地位并沒有改變,西方媒體報道經常誤讀中國,甩鍋中國??傮w看來,國際輿論環(huán)境依然對中國不利,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能力仍顯弱勢,在重大輿論斗爭中的話語權有待提高,對國際主流社會的影響力有待加強,做好國際傳播仍然任重道遠。
有效把握國際輿論傳播規(guī)律,切實提高應對突發(fā)事件輿情的應急意識,不斷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不僅事關全球合作抗疫,也事關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塑造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因此,我們必須把握國際輿論傳播規(guī)律,不斷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和水平。
有效把握國際輿論傳播規(guī)律。近年來,網絡和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使全球媒體格局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傳播載體和技術更新加快,傳播內容更多、速度更快、渠道更廣、范圍更大,國際輿論的生成更加難以預測、輿論背后的力量更加錯綜復雜,輿論演變的速度加快,情感宣泄壓倒理性商談。對此,需要洞悉國際傳播機理,堅持事實澄清與價值引導并重、積極回應與議程設置同步,根據不同國家不同群體的思維習慣和接受特點對國際傳播內容進行優(yōu)化調整。
切實提高應對突發(fā)事件輿情的應急意識。充分認識國際輿情的復雜形勢,善于捕捉輿論陷阱的邏輯破綻,建立應對重大公共事件對外傳播協(xié)調機制。在全球抗疫背景下,以事實、數據、國際組織與國際論壇的權威主張以及國外理性公正的輿論等為依據,對一些西方媒體的誣蔑、詆毀、甩鍋予以有力反駁;充分利用境外合作媒體資源和共享平臺,做好同疫情防控相關的公共外交、同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溝通協(xié)調,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大力實施“精準傳播”策略。媒體融合發(fā)展深刻影響、推動其內容和形式創(chuàng)新,互聯網傳播形態(tài)的視聽化加快了網絡輿情與輿論轉化的速度。為此,需要堅持分眾化、差異化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制定報道策略,貼近不同平臺、不同國家受眾的接受習慣。采取不同的傳播策略與傳播方式,逐漸從“大水漫灌”轉變?yōu)?ldquo;精準滴灌”,使傳播更加有效。鼓勵動員國內各界專家學者及對華友好的境外專家學者在海外傳播平臺上發(fā)聲,形成傳播合力,以“多聲部”“立體聲”回應國際輿論。
不斷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及國家形象塑造帶來了新挑戰(zhàn),但也帶來了新契機。為此,需要主動回應國際關切,做好公共外交和國際傳播工作,探索講好中國故事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搭建和拓展講好中國故事的渠道與平臺,發(fā)揮媒體形態(tài)的比較優(yōu)勢。不斷提升敘事能力和表達水平,找準訴求契合點、情感共鳴點,講好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推動全球公共衛(wèi)生安全治理作貢獻的生動故事,為中國和平發(fā)展營造有利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
(作者為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研究”(項目編號:17KDB040)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人民日報》,2018年8月23日。
②"West's pandemic falsehoods debunked", Global Times, April 17, 2020.
責編/刁娜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