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v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免费影院第一第二,一级毛片在现观看,久久精品片色免费看网站,日本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网站一区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chuàng) > 正文

海歸先驅黃興的“亮劍”精神

核心提示: 黃興雖被一些人稱為“常敗將軍”,但這種“常敗”的背后,呈現出的是一種“亮劍”精神。正因為他擁有無懼無畏、勇往直前的氣魄,才能百折不饒、屢敗屢戰(zhàn),最終和孫中山一起領導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摘要】黃興雖被一些人稱為“常敗將軍”,但這種“常敗”的背后,呈現出的是一種“亮劍”精神。正因為他擁有無懼無畏、勇往直前的氣魄,才能百折不饒、屢敗屢戰(zhàn),最終和孫中山一起領導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關鍵詞】黃興 “亮劍”精神 起義 【中圖分類號】K25 【文獻標識碼】A

黃興(1874—1916),字克強,湖南長沙人,近代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他曾十次親臨前線指揮作戰(zhàn),雖歷經挫折,但卻屢敗屢起、愈挫愈勇;他英勇善戰(zhàn),身先士卒,威名震于海內外,成為革命黨人公認的軍事天才。

甲辰長沙起義:敢為人先、心憂天下的“亮劍”精神

甲辰長沙起義是黃興親自擬定計劃的一次革命活動,也是革命黨人在內地的首次軍事嘗試。為籌措軍費,黃興變賣祖遺田產2000畝,并與柳大任、彭淵恂等人共籌得二萬三千余元,作為購買餉械的??睢iL沙起義雖然因消息不慎走漏而未能成功,但卻起到了動員民眾參加革命的作用,擴大了革命思潮的影響,壯大了革命力量。

長沙起義有正確的革命方略,其所采取的發(fā)動新軍及組織宣傳的各種手段,為后來武昌的文學社、日知會、共進會作出了樣榜。長沙起義雖然失敗,但湖南的革命運動從此風起云涌,有力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fā)展,使湖南成為辛亥革命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黃興毀家興國,甘冒風險策劃這次起義,以勇氣與氣魄詮釋了“亮劍”精神。

欽廉上思起義:永不言敗、鍥而不舍的“亮劍”精神

欽廉上思起義又名戊申馬篤山之役。1908年,黃興等人從河內出發(fā),先后發(fā)動了廣西欽州起義、防州起義,還發(fā)動了廣西地區(qū)的游擊戰(zhàn)。黃興只帶領200余人,轉戰(zhàn)于欽州、廉州、上思之間。在和2萬多清兵周旋的數月間,黃興將這支200多人的隊伍發(fā)展成600多人,數敗清軍。此一役是同盟會在兩廣地區(qū)組織得最好、堅持最久的起義,充分展現了黃興的軍事才能。

面對困境時,黃興果斷抉擇,以永不言敗、鍥而不舍的執(zhí)著精神,帶領部隊勇往直前,擊退清軍。孫中山曾這樣贊揚黃興:“湖南老革命黨最著名的有黃克強,他有一次自安南入欽廉起義,當時到欽廉來抵抗革命黨的清兵有兩萬多人,黃克強帶的革命軍不過兩百人,所有的武器不過兩百支槍;用那樣少的人和那樣多的清兵,打兩個多月仗,到后來彈盡糧絕而援不至,還可以安全退出。照這一次戰(zhàn)事說,革命軍就是用一個人去打一百個人,這樣的戰(zhàn)斗是非常的戰(zhàn)斗,不可以常理論。”①

黃花崗起義:奮斗犧牲,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亮劍”精神

1911年4月27日,黃興領導黃花崗起義,親自擔任總指揮。1910年11月,孫中山、黃興、趙聲、胡漢民等人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舉行秘密會議,準備再次舉行規(guī)模更大的廣州起義。

1911年1月,統(tǒng)籌部成立于香港,以黃興、趙聲為正副部長。經過3個月的籌劃準備,廣州城內外及各省的革命力量整裝待發(fā)。在香港,黃興組織召開統(tǒng)籌部工作會議,擬定于4月13日起義,分十路進攻。然而在統(tǒng)籌部召開會議的當天,發(fā)生了同盟會會員溫生才刺殺署理廣州將軍孚琦事件,廣州城戒備森嚴;加之美洲資助的款項和從日本購買的軍用器械還沒有抵達,在外界因素突變的情況下,起義日期被迫延遲。

4月27日,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原定計劃被打破,十路進軍改為四路。然而,在如此危急的情形下,陳炯明等人竟然提出起義推后的想法,姚雨平、胡毅生等人更是打算不戰(zhàn)而退。原定的四路兵馬,最后只剩下黃興集結的一百多人。而此時,由于害怕被海關盤查,運送槍支的周來蘇將好不容易從日本購買來的七十多支精良步槍扔進了大海,起義軍因此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困境。黃興急招自己的長子黃一歐運輸起義所需的槍支彈藥到廣州,再令其以缺額補員的合法身份進入廣州巡警教練所,伺機在內部進行策反,同時秘密為各個聯(lián)絡點運送武器。

起義之日,黃興留絕筆:“本日馳赴陣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此以當絕筆。”這次起義終因彈盡援絕而失敗,共有86人壯烈犧牲,其中72人葬于廣州東郊黃花崗。這次起義震動全國,影響很大,是辛亥革命的起點,敲響了清王朝滅亡的喪鐘。社會中長久以來積累的怨憤,一時間洶涌噴發(fā)、不可遏抑,使不到半年之后的武昌起義得以一戰(zhàn)而成。

辛亥武昌起義:永不言棄,臨危受命的“亮劍”精神

黃花崗起義后,黃興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根據全國革命形勢的發(fā)展,認為舉行起義的地點應以武昌為中樞,湘、粵為后勁,寧、皖、陜、蜀亦同時響應以牽制之。1911年10月10日,楚望臺上排槍齊放,揭開了武昌起義的大幕。10月28日,黃興等人從上海溯江而上,突破清軍長江水師的封鎖線,抵達江漢關。此時,清政府為撲滅起義烈火,調動配備最新式進口槍械的陸、海軍及長沙水師十萬之眾,直撲武漢。黑云四合,江城孤懸,正愁前線指揮無人、深深陷入困境的黎元洪聽聞黃興將至,大喜過望,親自率人到江漢關迎接。軍民聽聞黃興來,頓時軍心振奮、士氣大漲。老百姓還制作了三面大旗,分別插在武漢三鎮(zhèn)的黃鶴樓、龜山和新市場。陽夏保衛(wèi)戰(zhàn)打了41天,其中最為艱苦的30多天是黃興領導的。如此堅守,實屬不易。

武昌起義的意義并非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快速建立了摧枯拉朽的勢態(tài),震動了全國。辛亥革命的元勛之一居正這樣感慨:“從克強堅守漢陽開始,各個省份順應形勢,趁機起義,使得革命隊伍壯大,基礎日趨穩(wěn)固,克強居首功。使當日無克強,則漢陽留守與否,尚屬一問題。”②

護國戰(zhàn)爭:講團結、顧大局,為民主共和奮斗的“亮劍”精神

1914年,黃興赴歐美考察,尋求中國改革之路。抵達美國后,在革命處于低潮之時,他一方面堅持在海外華僑中進行反袁宣傳,為護國戰(zhàn)爭進行充分的思想動員;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自己身處海外的優(yōu)勢,大力開展反袁外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黃興長期堅持的反袁宣傳,使海外華僑較為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到袁世凱妄圖稱帝的野心,為贏取華僑對國內討伐袁世凱斗爭的援助打下了基礎。

1915年秋,帝制運動開始,黃興把握時機,策劃討袁護國戰(zhàn)略部署。黃興認為,討袁行動必須立即開始,并應團結國內所有反袁力量。為建立廣泛的反袁統(tǒng)一戰(zhàn)線,黃興不失時機地聯(lián)系國內外同仁,希望每個人都能拋開黨派政見之分,做力所能及之事,積極參與討袁活動。1915年9月,黃興在美國住所接到蔡鍔的密信。在長達17頁的信中,蔡鍔不僅向黃興介紹了當時的國內形勢以及袁世凱的復辟活動,還就秘密出走西南發(fā)起討伐袁世凱一事征詢了黃興的意見。西南的云南軍隊中,中下級軍官以革命黨人居多,加上蔡鍔曾在這里領導了辛亥起義,威信很高,是發(fā)難的理想之地。

黃興認為,把西南實力聚結起來,擺在第一線,可以形成一股威懾力量。1915年12月上旬,蔡鍔離開北京至天津,并于12月19日到達昆明。與此同時,黃興多次函電在南洋籌運餉械的李烈鈞,要求其速歸云南起兵。12月17日,李烈鈞偕同熊克武、龔振鵬等人秘密抵達昆明。至此,蔡鍔、唐繼堯以及李烈鈞等,終于完成了西南的集結,為討袁護國作好了軍事力量準備。

在籌劃云南起義的過程中,黃興始終胸懷全局,勸說唐繼堯、李烈鈞等人,并贏得他們的信任,因此而促成了蔡鍔與唐繼堯、李烈鈞的聯(lián)合。正如革命家張繼所說,在計劃討袁的過程中,黃興及其部屬對“云南起義之發(fā)動最有力”。

恩格斯在《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一文中說:“頑強戰(zhàn)斗后的失敗和輕易獲得的勝利具有同樣的革命意義。”黃興以其堅定的革命信仰和優(yōu)秀品質,被推為歸國實行革命的第一人。黃興的“常敗”是一種時代當擔,也是一種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頑強精神,更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作者單位:黃興故居紀念館(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紀念館)研究室)

【注釋】

①孫中山:《孫中山文萃》(下卷),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②居正:《梅川日記》,上海:大東書局,1947年。

責編/王妍卓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渴]
標簽: 黃興   先驅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