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內容,是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經濟社會生活的本質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需要與日俱增。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不僅需要豐裕充足的物質文化,還需要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的政治生態(tài)和社會環(huán)境。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發(fā)展的轉型期和各種矛盾集中凸顯的階段,誠信觀念面臨著利益關系沖突和多元文化碰撞的雙重挑戰(zhàn)。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誠信現(xiàn)狀如何?我國公眾誠信觀的發(fā)展有哪些特點?推進誠信建設,公眾有哪些新期待?為全面展現(xiàn)新時代下中國公眾的誠信觀念,人民論壇課題組實施了“中國公眾的誠信觀念與誠信意識調查”,通過網(wǎng)絡平臺發(fā)布調查問卷,共回收有效樣本10223份,形成本次報告。
超八成公眾認為,誠信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基礎,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社會要求
本次調查顯示,83.10%的受訪者認為“誠信建設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向更高歷史階段、更高形態(tài)文明邁進,需要更高層次的先進文化。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然要求建設和發(fā)展更高水平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誠信文化。本次調查顯示,84.10%的受訪者表示“誠信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基礎”。
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的全面進步,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還需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公平正義的社會環(huán)境、文明友善的人際關系,這些無不需要更高質量的誠信意識。本次調查顯示,86.30%的受訪者認為“誠信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社會要求”。
受訪者普遍認為,誠信文化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本次調查顯示,81.50%的受訪者認為“誠信文化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廉與誠是密切相關的統(tǒng)一體,政與信是社會穩(wěn)定的基石,官講誠信必定廉潔。“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就是以建立在誠信社會為根本出發(fā)點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誠實守信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顯著成效。黨的十九大以后,反腐敗不歇腳。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任務目標,“要深化標本兼治,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誠信在廉政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他強調黨員干部要對黨、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派。調查顯示,82.10%的受訪者認為“誠信是全面從嚴治黨和黨的自身建設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公眾對于新時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滿意度整體評價較高,其中,商務誠信和政務誠信建設是今后誠信建設需要提升的重要方面
社會信用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調查中,我們將社會信用體系幾個重點領域的建設滿意度進行了測評(1分代表“非常不滿意”,2分代表“比較不滿意”,3分代表“一般”,4分代表“比較滿意”,5分代表“非常滿意”)。結果顯示,公眾眼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滿意度得分為4.30分,說明公眾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整體評價較高。其中,司法公信的滿意度最高(4.36分),其次為社會誠信(4.34分)、政務誠信(4.33分),商務誠信滿意度最低(4.19分)。
就司法公信而言,司法公信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樹立司法權威的前提,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調查顯示,有84.60%的受訪者對當前司法公信建設情況表示“比較滿意”或“非常滿意”。
就社會誠信而言,社會誠信涉及醫(yī)療衛(wèi)生、食品安全、社會保險、住房保障、教育科研、社會組織建設等關乎民生的方方面面。就住房保障而言,北京2017年建設籌集保障房5萬套,竣工6萬套,建設任務已全面超額完成。政府完成了“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莊嚴承諾,本次調查顯示,有83.30%的受訪者認為“比較滿意”或“非常滿意”。
就政務誠信而言,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強化行政責任制和行政問責制,提升政府公信力,是政務誠信建設的重要內容。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83.70%的受訪者對政務誠信建設表示“比較滿意”或“非常滿意”。
就商務誠信而言,本次調查顯示,有78.00%的受訪者對商務誠信表示“比較滿意”或“非常滿意”。調查進一步顯示,從職業(yè)分布上看,投資者對商務誠信建設的滿意度最低(3.95分)。調查同時顯示,有26.40%的受訪者表示身邊經?;蛴袝r會“發(fā)生踐踏公平交易法則的現(xiàn)象”??梢姡虅照\信整體建設水平亟待提高。
超八成公眾認為誠信是處理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的基本準則;無論是熟人信任水平(85.74%)還是陌生人信任水平(77.55%),其信任滿意度均達到了較高水平
誠信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之一。“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在基于血緣、地緣關系而建立起來的傳統(tǒng)社會中,人際關系熟悉,社會結構穩(wěn)定,社會流動性較低,人與人之間形成了一種“人情信任”。本次調查顯示,85.02%的受訪者認同“誠信是處理人際關系和進行社會交往的準則”,有81.94%的受訪者表示“不論別人對我是否誠信,我都以誠相待”??梢?,誠信的傳統(tǒng)價值隨著歷史傳承至今,中國公眾普遍會誠實守信,我國公眾仍然有較高的道德水平。
同時,調查顯示,“熟人之間的信任水平”滿意度(85.74%)高于“陌生人之間的信任水平”(77.55%)。傳統(tǒng)社會中,人們生活在一個熟人社會中,從而形成了一種“差序格局”的人情信任,即越是親密的人信任度越高,誠信程度隨著關系的疏遠而不斷降低。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調查顯示,對于陌生人之間的信任水平的滿意度仍然達到了近八成的比例。有84.01%的受訪者認為“不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誠信都有永不褪色的價值”,可見,人際之間誠實守信的社會風尚在當今社會仍然發(fā)揮著歷久彌新的作用。
我國公眾正在形成契約誠信,超八成公眾認為即使有所犧牲也會履行承諾;生活在城市的個體誠信水平更高,而誠信在鄉(xiāng)村社會缺失較為嚴重
誠信具有雙重屬性,既有道德的自律性,又有制度的他律性。我國傳統(tǒng)的誠信觀是建立在熟人社會的人情信任,個人做出的誠信行為主要基于行為者內心的道德價值觀和道德情感。而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結構的變遷,人們突破了地緣和血緣的限制,從熟人社會轉向陌生人之間通過契約關系來聯(lián)結和維系的交往。這種依托于市場經濟活動而非人情關系形成的信任,需要契約誠信來保證陌生人之間交易往來的信任。本次調查顯示,83.92%的受訪者表示“即使會犧牲很多,我也會履行承諾”??梢?,我國社會契約信任的水平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信守承諾仍然是當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契約是人與人之間皆認可并承諾遵守的行為準則。
本次調查進一步顯示,無論是人情信任還是契約信任,生活在城市的個體,其誠信水平更高。生活在直轄市的個體其誠信水平相對最高,而生活在鄉(xiāng)鎮(zhèn)村的個體其誠信水平相對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調查同時顯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滿意度評價隨著城市等級的下降逐漸降低,從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到鄉(xiāng)鎮(zhèn)村,受訪者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整體滿意度逐級遞減,在城鄉(xiāng)間呈現(xiàn)顯著差異。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發(fā)展,在我國現(xiàn)行的誠信體系建設中,相對于農村,城市在剛性的規(guī)則、制度、法律法規(guī)等方面的建設更加完善,不信守承諾的人更可能會得到相應的懲罰。
“義”與“利”之間的博弈是影響我國當下公眾誠信觀形成的關鍵。超七成公眾認為我國當前失信成本低廉,有超八成受訪者認為,講誠信可以贏得更長遠的利益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迅猛發(fā)展,而思想文化與法律制度的建設相對滯后,兩者之間的錯位導致在誠信建設方面失信成本低廉,失信現(xiàn)象頻發(fā)。本次調查顯示,75.14%的受訪者認為“在經濟生活中,即使失去信用,成本也很低廉”。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很多人會鋌而走險,踐踏公平交易的規(guī)則。調查顯示,近三成的受訪者表示在生活中出現(xiàn)過“殺熟”現(xiàn)象,有超兩成的受訪者表示“人們會通過說謊或奉承的手段爭取對自己有力的局面”。傳統(tǒng)社會的失信者需要付出很高的風險成本,在熟人社會中,一個人的“誠信檔案”就是人脈中的“口碑”“人品”。一個時期以來,關于“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討論成為網(wǎng)上的熱點,這本身就折射出我國社會誠信所面臨的問題。
誠信缺失現(xiàn)象似乎讓“老實”成為一個貶義詞。然而,本次調查顯示,82.50%的受訪者認為“講誠信可能會丟失眼前利益,卻能得到長遠利益”。在市場經濟中,誠信本身雖然不能直接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但誠信實際已經成為間接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F(xiàn)在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建立召回制度,對已經售出的有缺陷產品,加強售后服務,從而提高企業(yè)信譽。從短期看,產品召回使得企業(yè)形象和利潤受到影響,但卻使消費者更加信賴企業(yè)品牌,增加對企業(yè)的認可度,提升再次購買的意愿。
公眾普遍認為,誠信的基礎在己,而市場經濟需要誠信制度作為保障,法律和制度是維護現(xiàn)代誠信體系的關鍵因素;誠信是一種無形的資本,對經濟、政治都會形成制約和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葛晨虹教授提出,“誠信在中國傳統(tǒng)倫理中,和德治文化相聯(lián)系,更多的是一種德政和德性品質要求”。中國人更多從人性善的角度設計規(guī)范,注重主體的內在自律制約。本次調查顯示,85.43%的受訪者認為“誠信的實施是由內而外,推己及人的,其基礎在己”。
與傳統(tǒng)的通過道德教育、榜樣示范形成的誠信道德內在標準相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更需要以契約規(guī)則、獎罰機制、優(yōu)勝劣汰機制等外在制約來維護。調查顯示,81.11%的受訪者認為“市場經濟繁榮需要誠信制度作為保障,陌生人社會的經濟交易難以僅僅依靠誠信道德來維持,還需要誠信制度來維護”?,F(xiàn)代誠信不僅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也是法律原則和制度。82.50%的受訪者認同“誠信制度對維護市場經濟中的各類關系具有關鍵性作用,因為商品交換只有建立在公平、誠信的基礎上才能順利進行”。
本次調查同時顯示,83.28%的受訪者認為“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需要誠信”。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要求政治穩(wěn)定,而社會誠信可以有效保證社會交往和商品交易順利進行。84.08%的公眾認為“社會誠信能有效降低社會成本,節(jié)約社會資源,提高社會運行效率,保證社會穩(wěn)定”。有82.56%的受訪者認為“誠信對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都會形成制約和影響”。
公眾普遍期待加強誠信教育,進一步完善重點領域商務誠信和信用法規(guī),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調查顯示,在加強誠信建設、構建誠信社會方面,受訪者對“加強誠信教育”(54.30%)、“加強生產領域信用建設”(51.20%)以及“規(guī)范信用檔案建設,促進信用信息共享”(51.00%)三方面的改進最為期待。
加強誠信教育,多層次引導公眾修身律己,自覺養(yǎng)成誠信意識。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guī)則意識、奉獻意識”。調查顯示,有超過六成的90后、00后群體認為在其誠信觀形成過程中,誠信教育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誠信貫穿于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各領域,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huán)節(jié);深入宣傳闡釋“誠信”的豐富內涵和基本要求,使公眾自覺養(yǎng)成誠信意識。
加強生產、電子商務等重點商務領域誠信建設,規(guī)范完善信用運行獎懲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xié)十二屆四次會議中指出,“守法經營,這是任何企業(yè)都必須遵守的一個大原則”。應通過完善安全生產誠信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信用公告、安全生產責任保險、重大事件企業(yè)主動報告等手段,為社會營造安全有序的經濟生產環(huán)境。同時,要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要形成褒揚誠信的政策導向,把講社會責任、講社會效益、講守法經營、講公平競爭、講誠信守約作為重要內容,形成好人好報、善有善報的正向機制。
加強政務監(jiān)督,規(guī)范政府行政行為,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調查顯示,公眾也期待能夠通過“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規(guī)范政府行政行為”(48.40%)和“加強政務監(jiān)督,強化公務員誠信管理和教育”(40.30%),來推進政務誠信建設。這就要求行政機關堅持依法行政,規(guī)范政府行政行為,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健全行政責任體系,強化政府行政行為責任追究機制;黨員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用模范行為帶動誠信風尚的形成。
(執(zhí)筆:人民智庫高級研究員石晶,人民智庫研究員郭堯、李思琪)
責編/肖晗題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