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攝)
日本共同社近日爆出消息,安倍政府擬反對美國提出的“南蘇丹制裁決議草案”。對此,很多媒體將其解讀為日本意在聯合國公開與美國唱反調,而美國也在聯合國公開批評日本“怪異、無法理解”。這在戰(zhàn)后日美關系史上實屬罕見,因此引發(fā)了外界的各種猜測。
透過現象看本質。日本安倍政府的這一可能性表態(tài)實則反映出其在對美關系及外交戰(zhàn)略上的“深謀遠慮”。
首先,安倍政府有意加強自身外交政策的“大國自主性”。這一消息一經公布,就被很多媒體及學者解讀為安倍政府欲強化自身外交的“獨立性”。當然,這也是與安倍政府近期的一系列外交舉措相掛鉤的。前不久,安倍政府就不顧美國的再三反對,強行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訪日,并給莫斯科方面送上經濟大禮包,希望借此改變日俄關系的傳統格局,并促使日俄關系駛回理性的正常軌道。另一方面,在TPP問題上,日本的“自主性”政策主張極有可能觸碰美國亞太戰(zhàn)略的底線及紅線。換言之,如果安倍政府無視特朗普的反對,強行與澳大利亞等其他TPP成員國推行一個“沒有美國參與的TPP協定”的話,則可能打破美日兩國在亞太政治經濟治理體系問題中的既定架構,甚至一定程度上讓特朗普新政府產生“被邊緣化”的政治失落感。因此,綜合近期各個事件來分析,安倍政府有意強化自身外交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尤其在個別涉美問題上,安倍政府的相關政策更是凸顯了一定的“脫美”特征。
其次,安倍政府的外交政策存在“機會主義”的顯著特性。隨著美國新總統人選已定,現任的奧巴馬政府實則進入權力的“真空期”。鑒于此,美國國內政治及全球政治的焦點已從奧巴馬轉向了特朗普。而在安倍政府看來,這一階段卻是難得的政治機遇期。面對一個“空殼”的、抑或是“象征性”的美國總統,安倍政府完全擺脫了以往的政治束縛,并希冀充分利用兩個月的“過渡期”時間,實現真正的、“獨立性”的日本政治外交。而且,即便是安倍政府的這一舉動得罪了美國,這筆舊賬也只會算在奧巴馬政府的頭上,與新總統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并不會扯上太多關聯。
最后,安倍政府也在覬覦一定的政策緩沖期。就此次“南蘇丹制裁決議草案”事件來分析,安倍政府之所以會反對美國的提案,主要是擔憂美國提案會激化南蘇丹國內的動蕩局勢,進而對正在南蘇丹執(zhí)行維和任務的日本自衛(wèi)隊隊員的人身安全構成一定威脅。眾所周知,擴大日本自衛(wèi)隊的海外存在感以及實現日本軍事的正?;l(fā)展一直是日本保守主義政治勢力的追求目標。為此,安倍政府已做出了不少“政治成績”。比如,安倍政府在日本國會強行通過了“新安保法”。不久前,安倍政府更是通過內閣決議,賦予參與南蘇丹維和任務的自衛(wèi)隊“馳援護衛(wèi)”的任務。應該說,以“新安保法”和“馳援護衛(wèi)”為代表,安倍政府在軍事政策上的各種“突破”均符合日本國內政治保守勢力的期待,也符合其“軍事正?;?rdquo;的發(fā)展目標。
但值得注意的是,“馳援護衛(wèi)”的新政策剛推出不久,日本自衛(wèi)隊在執(zhí)行任務過程中缺乏足夠的經驗和準備,容易引發(fā)不必要的傷亡及內外矛盾。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安倍政府的“軍事正常化”政策均缺乏足夠的民意支撐,一旦發(fā)生重大問題或紕漏,很容易引發(fā)國內反對意見的反彈,進而威脅其執(zhí)政地位。因此,在南蘇丹問題上,安倍政府寧愿選擇“以退為進”的戰(zhàn)略方式,為新安保政策贏得一定的戰(zhàn)略緩沖期,同時也能確保其“軍事正常化”戰(zhàn)略的穩(wěn)妥實施。
綜上所述,日美兩國在南蘇丹問題上所暴露出的意見相左,實則反映出其外交戰(zhàn)略的目標差異,更說明日美同盟關系并非是“牢不可破”的。
(陳友駿,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