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xiàn)。”這一論述深刻揭示了家風與作風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家風作為家庭的精神內(nèi)核,從來不是孤立的“小事”,而是與政風黨風、社會風氣緊密相連的“大事”。在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的今天,黨員干部當以標桿之姿率先垂范,真正把自己擺進去、把責任扛起來,以嚴家教立家風、以嚴律己治家風,用實際行動涵養(yǎng)新時代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良家風,讓好家風成為涵養(yǎng)過硬作風的源頭活水。
回溯百年黨史,好家風始終是共產(chǎn)黨人砥礪初心、永葆本色的精神養(yǎng)分。革命年代,毛澤東同志對家人嚴格要求,多次強調(diào)要艱苦樸素、不搞特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焦裕祿嚴格要求家人“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新時代以來,黃大年至誠報國傳家風,讓愛國奉獻的精神在家族中代代延續(xù)。不同歷史時期的共產(chǎn)黨人,用各自的家風實踐,詮釋著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與擔當,也為新時代黨員干部涵養(yǎng)家風提供了鮮活范本。
以身立范嚴管身邊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黨員干部自身端正,方能以“正己”為基扛起家風建設之責。日常中要將政策化為“家常話”、把廉潔事跡融入“枕邊語”,帶動家人共守廉、同筑防線,家風自正,便能形成春風化雨的正向效應。黨員干部當嚴以修身、嚴守底線,以言行作表率、以正氣樹家風,方能守護家庭幸福,筑牢廉潔根基。
以行作則善治身邊事。治家嚴家乃和,居鄉(xiāng)恕鄉(xiāng)乃睦。家風絕非孤立的私人范疇,而是與黨風政風緊密相連、影響社會風氣的關鍵一環(huán)。黨員干部重視家風建設,就要對自己“嚴一尺”,對家屬子女“緊一分”,在思想上常敲“警鐘”,提醒家人明辨是非;在行為上劃清“界限”,防止家屬借權牟利;在紀律上守住“底線”,杜絕人情突破規(guī)矩。每個黨員干部家庭守好“家門”、管好“家事”,避免“家”的溫情淪為“冢”的悲劇,作風建設便有了最扎實的“家庭底座”,社會風氣也會因之愈發(fā)清朗。
以紀修身慎用手中權。“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黨員干部手握公權,若家風不正,權力便容易淪為“家族私產(chǎn)”;若家風嚴明,權力才能始終用于“為民謀利”。新修訂的《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針對黨員領導干部家風建設作出部署,既是組織的“嚴管”,更是對干部的“厚愛”。黨員干部參與決策、執(zhí)掌公權,更應讓家風這面“鏡子”常懸于心、常照于行,堅決不為人情所困、不為關系所累,杜絕“打招呼”“批條子”“開后門”的行為,始終做到“公權姓公、一絲一毫不可私用”,方能“清心做官、干凈做事”,從源頭上鏟除權力尋租的土壤,讓家風與作風同向發(fā)力。
好家風并非“一陣風”的一時一事之功,而是“一輩子”的終身修行,黨員干部的家風建設既連著一家安寧、一室幸福的“小確幸”,更牽系著執(zhí)政根基穩(wěn)固、事業(yè)薪火永續(xù)的“大格局”,每一位黨員干部都當帶頭正家風、嚴家教、立家規(guī),讓清正之風充盈于家、浸潤于心,在潛移默化中為家人立標尺、樹準則,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強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家風動力”。(郭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