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強調“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并且謀劃: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到2050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共同富裕不僅指物質方面的共同富裕,也指精神方面的共同富裕。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觀,就可以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豐富內涵。在物質意義上,共同富裕指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環(huán)境宜居等;在精神意義上,共同富裕指享有充分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經濟社會文化權利、人身權、人格權、財產權、環(huán)境權、信息權、數字人權等,依法參與全過程民主,全面而自由地發(fā)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平感、尊嚴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在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上,在六中全會的講話當中都充分論證了我們的共同富裕是一個全面的共同富裕,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
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法治是助力和保障共同富裕的強大制度力量。法治建設必須積極回應共同富裕的法治需求,為實現共同富裕努力構建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xù)、更為安全、更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發(fā)揮法治固共同富裕之根本、穩(wěn)共同富裕之預期、利共同富裕之長遠的保障作用。一是完善以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和權利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法律制度,激勵和保護全體人民勤勞創(chuàng)新致富。二是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促進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為創(chuàng)新發(fā)展、協調發(fā)展、綠色發(fā)展、開放發(fā)展、共享發(fā)展保駕護航,在高質量發(fā)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四是在法治框架內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促進形成有利于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秩序。五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平安中國、促進生態(tài)文明,為共同富裕創(chuàng)造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環(huán)境。
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革命和歷史變遷。共同富裕需要法治的助力和保障,也推動著法治的發(fā)展和變革。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是與法治現代化同步的。在共同富裕成為國家發(fā)展重要目標指向的時代背景下,只有將法治現代化與促進共同富裕相結合,把共同富裕目標貫穿于法治現代化始終,使它們一體推進、相輔相成,法治才有更強大的生命力。
第一,共同富裕豐富了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法理內涵。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體現了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折射到法治領域,也必然是法治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必然深化法治現代化的價值根基,豐富法治現代化的法理內涵,彰顯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人民性與現代性的統一。
第二,對共同富裕面臨的各種關系的調整,諸如國家、社會與個人的關系,富者(先富)與貧者(后富)的關系,城鄉(xiāng)之間的關系、區(qū)域之間的關系、群體之間的關系等,革新了法治的調整機制和方法,其中包含著對法律固有的權利和義務調整機制的創(chuàng)新,更多地融入了公平與效率、自由與平等、致富與共富、私益與公益等價值平衡的辯證法,使法治調整機制體現出法律思維、法治思維和法理思維的融通性,使法治現代化朝著良法善治的方向變革。
第三,共同富裕的法律制度供給促進法治發(fā)展變革。對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程度是衡量法治現代化的重要標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我國法治目前是個“落伍者”,無論是法律制定還是法律實施,都還沒有確立共同富裕的理念,與共同富裕的法治需求相距甚遠。某些根深蒂固的法律原則、價值理念、運行方式極不適應共同富裕的目標任務,致使共同富裕的法律體系尚不完備、共同富裕的法治環(huán)境遠未形成。共同富裕為法治發(fā)展和法治現代化提供了重大的歷史性發(fā)展機遇。法治應大踏步跟上共同富裕的時代步伐,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增強法律制度供給能力,深化法治供給側改革,推進就業(yè)法、勞動法、個稅法、房產稅法、遺產稅法、社會保障法等直接關乎共同富裕的法律法規(guī)的立改廢釋,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共同富裕制度體系。
第四,作為共同富裕的重要依托的法治體系,不僅要完善共同富裕的法律體系,而且要強化相關法律的實施,提高共同富裕立法的實效性。更為重要的是,要將共同富裕的核心價值觀全方位、深層次地融入法治建設的各個領域各個環(huán)節(jié),從根本上提高法治的品質和美德。高品質共同富裕必將有力地促進我國法治高質量發(fā)展,推動法治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開啟法治現代化新境界。
(作者為中華司法研究會副會長、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